返回顶部
自媒体环境下的营销创新:弱者伤害强者后,强者该如何应对
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29次阅读 0次回复
发表于 2023-12-18 17:11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


品牌危机应对是营销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。以往学界和业界主要关注“强者”(企业)伤害“弱者”(消费者)后的应对策略分析,然而,在当前自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环境下,“弱者”(消费者)伤害“强者”(企业)后,“强者”该如何应对,却少有人关注。从理论研究看,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:伤害事件中企业和消费者的角色发生了互换,而带有强者刻板印象的企业,并不像带有弱者刻板印象的消费者那样具有受害者脆弱性的特质。

所以,伤害者和受害者角色的互换颠覆了品牌危机应对的底层逻辑。从实践操作看,如果企业置若罔闻,就只能默默承受因广泛的网络传播带来的巨大伤害;如果企业应对不慎,又容易引发旁观消费者负面的群体极化反应。由此可见,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方面的营销创新,自媒体环境的出现给品牌危机应对提出了新机遇和新挑战。

自媒体环境下,消费者自发创作的内容,可以无穷无尽地涌现于网络。一个消费者不仅可以让上百万人“听/看”到自己的“声音/行为”,也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“声音/行为”。面对海量的信息内容,企业要实现精准监管实在不易,部分消费者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(如吸引流量),会有意或无意的戏谑、抹黑、丑化品牌形象。

例如,据天猫平台调查数据(2017)显示,自媒体环境下,有64%的商家曾遭受消费者不同方式的伤害,如钉钉被小学生“集体吊打”,滴滴司机遭短视频博主造谣抹黑等等,同时,这些伤害给其品牌或店铺造成的经济损失,则从几百元到上千万元不等,品牌Tanya QI因被消费者抹黑“官方旗舰店未经品牌授权”,导致公司销售额锐减四成。

下面,我们以泸州老窖深陷“维权门”事件为例进行具体分析。

典型事件描述:泸州老窖赢了官司却输了人心

2020年12月,湖南长沙的张女士拍摄并在抖音上传了一段视频,主要内容是宠物猫舔自己的脚,并配有泸州老窖“国窖1573”品牌广告的原声音乐和原版广告词,这容易让人把白酒与脚“臭”联想在一起。该视频迅速走红,还带起一波跟风恶搞潮,严重诋毁和损害了国窖1573的品牌形象。对此,被伤害品牌该如何应对呢?

泸州老窖的做法是:起诉张女士要求赔款20万元,并公开道歉30天。法院认为,该视频内容指向明确,对泸州老窖品牌带有明显的贬损侮辱之意,最终判决:张女士在其个人账号发布道歉信并置顶展示一个月,赔偿泸州老窖人民币7万元。结果怎样呢?

按照一般的维权逻辑,泸州老窖走到这一步可谓大获全胜。但此事却在自媒体上触犯了众怒,群情澎湃之下泸州老窖被骂上热搜(如国脚7万、买来洗脚、小格局酒等),赢了官司却输了人心。舆情监测:事件曝光前后,该品牌网络正面声誉由79%下降至36%,负面声誉由5%上升至了44%(如图1),品牌声誉和价值严重受损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