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语化始终是一个不可避免之势,我们在接触的部分客户其实已经选择采用双语来传递信息,因此,对于英文的掌握有一定的要求。最近,我正在看小林章的《欧文字体》,因此结合本书的部分内容,增加我对中英文搭配组合字 ...
双语化始终是一个不可避免之势,我们在接触的部分客户其实已经选择采用双语来传递信息,因此,对于英文的掌握有一定的要求。最近,我正在看小林章的《欧文字体》,因此结合本书的部分内容,增加我对中英文搭配组合字型选用问题的学习记录写了这篇文章。 1. 选用合适的英文 罗马体/衬线体指的是笔画前端处有着爪状或线状的「衬线」的字体,因为这种样式的大写字母完成于古罗马,所以被称为罗马体,也同时被成为衬线体或者饰线体。 罗马体在英文排版中使用很广泛,在和中文搭配时,尤其是宋体、仿宋等字形,都能很好地进行呼应。当然,罗马体也有很多可选的字体,茫茫字海中挑选字体的关键还是要看字形的笔画特征。 比如下面的案例中,中文的部分我采用的是「浙江民间书刻体」,这款字体的特征是:
所以在选择英文作为搭配的时候,也同样选用「Roman SD」这款字体与之搭配,可以看到这款英文字体的特征也十分明显:
可以说这两款中英文就是十分相近的。如果是实际运用时,我建议大家再从细节入手,把这两款字形再调得更接近一点(比如把英文的部分的粗线部分再加粗)。相比来看,右边如果将英文换成无衬线体,那么彼此就显得不太相容。除非是故意表现这种比较「相撞」的感觉,否则我会弃用右边的组合。 但是,并不是所有中英文搭配都必须符合以「字型相同」的组合原则,最重要的是学会抓住饰线的视觉特征。 2. 抓住饰线的视觉特征 饰线是笔画起始端的装饰,其实在从前文字是被刻在石头、木头、动物骨头等表面,本来是书写工具书写时留下的痕迹,并没有特意美化之用,只是越往后发展,它的美化功能越突出。 饰线也分为几种大类,根据文明发展的过程,早期具有书写痕迹的罗马体被称为「旧式罗马体」,18 世纪以后所流行的直线式的衬线字体为「现代罗马体」。 但旧式罗马体其实并不如字面有「老旧过时」之意,在 21 世纪的今日,大多的书籍内文排版都还是以「旧式罗马体」为主。 此外书中另一部分提到的「曲饰线体」,也有的地方称之为花饰线体,指的是在文字起笔处和收笔处被特别拉长的装饰曲线。 饰线的特征不同,其可与之搭配的中文也就不同,比如同为旧式罗马饰线体,下面两款搭配,中文为仿宋,而与此相搭配的英文,左边为旧式罗马饰线体「Constantia」,它看上去持重沉稳,中英文之间彼此的笔画特征是比较接近的,收尾的端口皆为略小的方口。 而右边的英文是「Cinzel Decorative」,它看上去很优雅,具有古典风范,但是和中文的笔画收尾风格不太相似。 也许有部分人会更倾向选择左边的搭配,但是我却是站右边的搭配的。 3. 对比的力量 为什么我要拥护右边的搭配呢?这里我们要谈到对比。对比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得以运行的法则之一,一切感受都是从对比中产生的,比如美与丑、善与恶、黑与白……有了这个思维基础,那么在视觉中,当我们想要制造某种效果,那么你就要制造出这个效果的反面特征。 在涉及到美观度而言,「Cinzel Decorative」这款字体看上去纤细又典雅,而且它的密度比较小,因为英文字腔比较大,所以中和了仿宋体中文部分的字体内部的高密度问题(比如参考「烟」字右边的「因」,其中所留空白并不多),这样就能形成焦点以中文为主,英文为辅,相辅相成的视觉感受。 而且,在字型的性格特征上来看,「Cinzel Decorative」的精致典雅又能和仿宋的古朴感相对比,这两种感受的交织,可以说是一种巧妙的混搭。但是混搭并非乱搭,大家可以看看右边,我用了另一个英文字体「Abril Fatface」,属于现代罗马体,因此在和仿宋搭配就显得不伦不类,似乎彼此并不关联,因为它的现代感让它本身无法和仿宋融为一体。而它本身字体的密度又很高,和仿宋类似的黑度,让整体看起来没有焦点。 由此可以窥见,中英文搭配不仅要涉及到字体、字型特征,还要兼顾到字体的黑度,文字本身(比如这里的「烟灰」二字,如果换成其他文字,未必会是这样的选择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