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底,教育部发布《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》,稳妥实施多校,民办中小学免试入学,禁止以“国际课程班”等名头招生等政策,让今年中小学招生与往年相比更多了变数。随后,北京、上海、江苏等地纷纷出台具体细化政策。 今年,入学新政,究竟做了哪些重要调整?政策调整的背后,是哪些欲解的问题?家长们的态度如何?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。 多校保均衡,住房名不副实了 ●记者调查就近入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,初中直升附近名校的便利条件,曾让北京西城区文昌胡同出现40万一平方米的天价“住房”。曾几何时,义务教育的单校招生规则,引发了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。如今,单校不再是唯一的入学规则。 北京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海淀区2018年出台政策,自2019年1月1日起,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,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,实施多校。 多校为住房的非理性膨胀降了温,但能否真正缓解步步为“赢”的家长们的“择校焦虑”? “现在除了上地,哪儿都不安全”,在得知即将多校后,北京海淀区的不少家长得出结论:“上地教育资源较为均衡,即使是多校后,也不担心孩子会派位到普通学校去。” 而这些天,家在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的王建新心情复杂。按照2018年政策,他孩子户籍对应多校学校为清华朝阳学校、体育场路中学等五所,“也不知道今年到底实施多校还是单校划片,对应是否有变?” 截至目前,北京各区教育部门具体对应政策尚未出台。 2015年,教育部就曾提出多校政策建议,要求北京、上海等24个重点城市推广热点小学、初中多校划片,以缓解住房问题。北京、上海等地都进行了多校划片的局部探索。 根据记者调查,目前,很多城市仍执行单校、多校并存,其中北京市各区并未完全落实多校。今年,北京市教委提出,稳妥推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入学方式。 多校也并非是所有地方的唯一选择。浙江省教育厅就曾表示,该省教育资源相对均衡,且已实行单校多年,“制度比较成熟,效果也较好”。近期将不会采用多校的入学方式。 ●政策教育部: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,稳妥实施多校,采取随机派位方式入学。 ●家长疑问为啥有的地方实行单校、有的地方实行多校?就近入学如何保证? ●专家释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: 理论上,实施单校,必须满足内有一所教学质量被广泛认可的学校且学位充足的条件。多校的实施前提是内教育发展均衡,学校质量基本相同。从北京市范围看,众多内部情况各异,不能统一采取单校或多校“一刀切”的办法。采取多校划片和单校划片相结合,是保障入学机会公平的折中方式。 不管采取单校还是多校,始终难以缓解择校冲动,都只是过渡措施,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,要让百姓看到政府采取缩小校际差距,为所有学生创造平等机会的努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