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伊始,号称联合办公领域最大一笔收购案落地:优客工场完成对洪泰创新空间的全资收购,交易完成之后,优客工场总估值达90亿元。 “合并,是顺应大势的战略决策。”被收购方,洪泰创新空间CEO王胜江表示。 尽管没有哪一方愿意承认联合办公行业的衰落,但从2017整年的动态来看,联合办公领域“抱团取暖”的现象已不是个例: 2月,腾讯众创空间战略入股梦想加空间 3月22日,无界空间全资收购Funwork富空间; 3月24日,联合办公空间WE+和办公社区酷窝COWORK宣布合并; 4月,位于上海的联合创业办公社(P2)和Workingdom达成战略合作; 9月,优客工厂与方糖小镇通过换股成立合资子公司。 …… 成为下一个 Wework 几乎是所有“联合办公们”的目标。不过,就拿国内风头最劲的优客工厂来看,其90亿人民币的估值,还无法与 200 亿美元估值的 Wework 相提并论,而后者具备的17万+企业会员体系、分布超过全世界30个国家的网络效应,也是国内玩家们短时间难以企及的距离。 商业模式是制约联合办公企业的最大命门。 传统理念里,诸如优客工厂、SOHO 3Q 等联合办公做的是地产租赁生意,即前期拿地、中期维修、后期出租,这种俗称“二房东”模式考验的是空间流转的性价比。也正因如此,诸如优客工厂创始人毛大庆、洪泰创新空间CEO 王胜江均有着地产领域的深厚资源——毛大庆曾为万科前副总裁,王胜江则是SOHO中国高级副总裁。 但对于 Wework 来说,地产租赁仅能在8亿年收入中占比一成,其余收入则更多来自于投资初创公司获得的股权分红。自 Wework 2010年创立以来,已经投资了超过90家公司,其中21家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。 也就是说,单纯依靠物理空间出租已无法为联合办公企业撑起估值。毛大庆也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,优客工场要打破出租工位的物理界限,将业务从联合办公逐步拓展至创投中介、风险投资等创业生态,届时,优客工厂的房租收入占比将下降至30%-40%,其余收入还将包括 FA 撮合费、基金管理费、自有资金跟投分红等。 
由万科前副总裁毛大庆创立的优客工厂目前已获得9轮融资,估值90亿元。 这代表了当下“共享办公”领域的另一奇特现象:没有一家机构愿意被单纯的定义为“联合办公”,在他们身上,往往交叠着孵化器、加速器、天使基金、创新平台的影子。另外,每家机构招徕创业团队的手段也较为相似,比如定期举办所谓的课程沙龙、找来创投圈大佬站台、以及宣称平台内的公司多块能拿到下一笔融资。 而在联合办公企业抱团取暖的另一面,这一领域又不断诞生着新形态的玩家,比如巨头内部孵化模式的阿里创新平台、腾讯众创空间;产业孵化型平台三一重工太阳谷、海尔海创汇;以及传统开放商万科、金地、远洋等推出的共享办公品牌,都在试图从传统的联合办公领域中突围,结合产业或者巨头资源,在新的创业浪潮中分一杯羹。 产业孵化器:是壁垒,还是桎梏 “前几年联合办公被吹上了天,但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。”北京三一太阳谷孵化器合伙人兼 CEO 唐溯对钛媒体说到,在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三一重工产业园中,太阳谷孵化器占地近8000平方米,涵盖开放式会场、报告厅的办公区域,还有 600 多个集装箱样式的私密式办公空间供创业团队使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