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纸诉状,ofo再次进入公众视野。上海凤凰发布公告称,上海凤凰控股子公司凤凰自行车因与东峡大通(北京)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,于近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诉讼涉及金额6815.11万元。资料显示,东峡大通是ofo小黄车的运营方。
纠纷从何而起?事情得从2017年5月说起,当时的ofo与上海凤凰自行车厂达成战略合作,凤凰方面为ofo一年提供500万辆自行车,并预期通过此次合作实现4000万元收益。沉寂许久的凤凰自行车厂原本寄希望于通过与ofo之间的合作实现行业翻身,甚至于去年下半年直接投资了北京微蓝畅享与上海摩亭两家公司,用于研发智能锁与共享平台交易管理系统。
可惜,世事总是不如预期。去年年底,ofo叫停了自行车生产。结果原本承诺的生产量只兑现了40%,受此影响,上海凤凰方面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急速下滑,上半年的净利润1911.35万元,同比下降55.44%。最终,双方矛盾彻底公开化,上海凤凰直接一纸诉书将ofo的运营商东峡大通送上法庭。
实际上,在笔者看来,上述矛盾只是共享单车尴尬现状的一个缩影。共享经济的泡沫不断挤压后,昔日行业赛道中的前三名都没了当初的耀眼光芒。小蓝单车被阿里收编,摩拜被美团招安,如今只有ofo还在独自支撑。可是之前敢于拿出真金白银不断出海的ofo,怎么如今连国内合作方的订单都无法保障了呢?
国内共享单车铺设量饱和是一个原因,另一个原因可能还是和缺钱有关。严格来说,这应该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。2016年共享单车刚兴起的时候还是一个被众多投资人争抢的香饽饽,可行业发展至今,仍然没有一家平台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方式。所以我们看到,小蓝单车曾因资金链断裂而亡,摩拜也另寻了“金主”,ofo更被不断传出卖身消息。
关于ofo卖身的最新消息是,滴滴酝酿于今年第四季度低价接盘ofo。有消息人士称:“近一个月,融资的消息都在循环往复。上个星期,ofo内部还在传要跟滴滴达成协议,连联合创始人都对下面的团队说,可能马上就要尘埃落定。但第二天突然又否了,很戏剧化。据说是阿里系和滴滴方面很难达成一致。”
梳理以往情况,我们会发现ofo将卖身的消息今年以来从未断绝,虽然ofo从未承认,但笔者还是想说一句“无风不起浪”。现在马上要进入秋冬季节,而这一段时间正是共享单车使用率低下、损坏率上涨的时期,届时ofo的身价恐将进一步贬值,这对于收购方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时机。今年的秋冬季会是ofo的一个重要门槛。
或许ofo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因此在其卖身消息不断的同时,一向宣扬独立发展战略的ofo也没放弃自我救赎,它们选择布局另一个热点区块链。
但笔者对此存有疑问,ofo此前已经错过与摩拜合并垄断行业的机会,目前又无清晰盈利模式,在资本环境遇冷的情况下,蹭区块链的热点真的能为ofo脱困吗?ofo的时间还够吗?
从笔者的实际体验上说,ofo等一批共享单车的出现确实方便了很多人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,可以说是一个惠民型的创新企业;但是我们从商业角度上分析,如果ofo接下来没有更多实际动作,不能找到更多商业化的途径,那么不管是从前的国际化拓展,还是如今的区块链转投,恐怕都只会沦为ofo提高卖身价的筹码。届时,ofo或许真的要和摩拜一样,走上待价而沽的命运。
|